寒溪吊橋
寒溪大橋築於羅東溪上源番社坑溪,全長324公尺,於82年6月完工是宜蘭縣內最大的鋼索吊橋轄大同鄉。寒溪是地名也是溪名,這裡是原住名聚居的部落,還時常到此漫遊,當時都是房屋都是簡單草房或原木屋,記憶中每家都麼門戶洞開,其實都沒有門窗,部落中看不到青壯年的男女,只有老婦織布,我們逐家過戶當堂入室,她們視若無睹。
現在的房舍都是鋼筋水泥,寒溪村約有八百張選票,可以左右大同鄉各種選舉,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
寒溪吊橋很時髦,二月十四號情人節也會化妝迎接情侶熱鬧滾滾。
寒溪(官溪)當年也曾繁榮一時,每天一部一部的大卡車,從大元山運著松羅(扁柏紅桧)往羅東再運到日本賺取外匯。這座吊橋只准行人通行,僅是裝飾光觀光用,可通往樂水(六水),過橋不遠還有原住民部落。附近有釀酒場兼餐廳,還有民宿供應卡拉OK餐飲等。
在這寒風細雨的天氣,為何千里迢迢到這窮鄉僻壤呢,因為這裡有一家名聞遐邇的宜蘭名產店,金棗李仔糕鹼酸甜,牛舌餅土豆(花生)酥等等,價廉物美料足名不虛傳,但要找對店家喔!
蘭陽的原住民據說是蛤瑪蘭族,但現在已頻臨絕種,只在冬山河出口處留下一些遺跡任人憑弔。寒溪的原住民跟南澳是同族的。寒溪雖屬於大同鄉但是卻坐落於冬山與羅東交接處,我雖然生長在羅東,但也很少看到高山族,小時在羅東菜市場曾經看到原住民在叫賣台灣小獼猴或一些山產或其他野生動,有時也會駐足停留多看一下那逗人可愛的樣子。那時小孩最怕原住民婦女,並不是她們的鯨面嚇人,而是原住民婦女都是三五成群,她們背上都會帶有大藤籃,上面都裝有小孩,那可不是玩的,大人常告誡小孩不乖亂跑的話,就會被青番(生番)抓去背走。




